网络直播中低俗行为怎么管? 专家:立法应对禁播内容进行列举
C、立法应对禁播内容进行列举 对于网络直播中存在的低俗行为等乱象,专家建议立法进行规范。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张鹤认为,网络直播空间虽具有个人属性特征,但是互联网也具有更多的公共空间的属性。因此,坚守法律底线和遵守公序良俗,应当成为网络直播中最基本的常识。 张鹤建议,在立法时,对《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实施以来的经验加以总结,采取列举式将法律禁止直播的内容、行为等具体化,从而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 广东省律师协会政府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陈一天认为,除了对法律禁止的网络直播行为进行列举,还应设置兜底条款。 谈到网络直播,陈一天对“两名主播直播在宜家过夜”事件记忆犹新。 2016年12月的一天晚上,一男一女两名主播进入北京市四元桥的宜家商场,直播挑战“在宜家过夜”。俩人藏在衣柜里,试图直播在宜家过夜情况,不过很快被商场的安保人员发现。 在陈一天看来,两名主播之所以会实施“宜家过夜”行为,在于该行为违反了常理和通常的认知,会产生吸睛的效果,虽然并未明确违反法律规定,最终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这样一种行为是不应当被提倡和仿效的。因为他们违背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基本合同习惯,违反了善良风俗。 陈一天认为,直播是新鲜事物,其行为规范难以为过去的法律所涵盖。而且,违法侵权行为的种类难以穷尽式列举,因此必须要有“不能违反公序良俗”作为兜底条款,即不能违背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基本要求,否则就应当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互联网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不是没有界限,而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政策。网络直播同样如此,不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能违反公序良俗。”朱巍说。 朱巍认为,立法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平台的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方向和指引。 “在网络直播乱象的治理中,平台的审核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平台的人工智能算法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法律要告诉平台,哪些东西是违法的。当然,这个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需要做下去。”朱巍说。 (法制日报) 相关链接: 9款违法违规即时通信APP被清理关停 针对即时通信工具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匿名注册、欺诈诱骗、为线下违法违规活动提供平台服务等行业乱象,国家网信办近日启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整治工作,从应用展现、服务导向、商业模式、注册机制、信息内容、群组管理等方面,对各类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深入巡查和测试。首批清理关停“比邻”“聊聊”“密语”等9款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或为招嫖卖淫、售卖淫秽色情音视频等提供推广和平台服务的即时通信工具。 有关负责人表示,即时通信工具使用门槛低、用户多、传播快、隐蔽性强、管理难度大。有的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者利用“匿名注册”“阅后即焚”“私密群组”服务开展网络诈骗、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即时通信工具运营者受利益驱使搭建私有服务器,使即时通信工具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平台,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损害网民合法权益,社会危害大,必须依法从严处置,全方位清理。 国家网信办将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即时通信工具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置违法违规平台及信息,规范行业行为。督促即时通信工具运营者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运营。同时,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向网信部门举报违法违规即时通信工具线索,全社会共同努力,维护网络安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