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流量当道 颜值至上 “偶像养成”养成了什么?

2019-04-23 10:38:56 来源:福建法治报

早上7时15分,小韩照例被闹钟唤醒。拿起手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来自某偶像后援会的推送信息:“为他点赞,不可缺席!日常转评赞开始啦!”前一秒还睡眼惺忪的小韩立刻清醒过来,随手打开链接,为偶像参与的娱乐节目转发、评论、点赞。这便是她作为一名粉丝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伴随诸多网络选秀节目热播以及移动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深度普及,粉丝经济和偶像产业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从过去的仰视明星,到如今的“偶像养成”,粉丝群体“用爱发电”决定着偶像明星的成长方向和商业价值。

然而,在繁荣娱乐产业、形成“进口替代”的同时,流量当道、颜值至上的“养成模式”,“一切以爱豆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圈层文化,也给粉丝经济投下了阴影(“爱豆”即英文“idol”——偶像的音译)。

“偶像养成”时代到来

国产偶像替代“进口”

3月6日,以选秀明星杨超越的名义举办的“第一届超越杯编程大赛”正式开始,并很快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大众广泛关注。比赛主办方“百度杨超越贴吧”称,本届比赛要求参赛者“做任何与杨超越相关的产品都可以,游戏、网页、工具等”。截至报名结束,已有690人通过审核成功报名,更有数千人预约了比赛现场直播。

2018年,视频直播平台爱奇艺、腾讯相继推出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分别带火了偶像男团和女团。以此为标志,2018年被业界称为中国的“偶像团体元年”。

今年初,《以团之名》《青春有你》等选秀节目再次霸屏,“偶像养成”之风持续发酵。麦锐娱乐董事长王丛表示,之前这些相对小众的“饭圈”人物如今获得了更多曝光度,开始“出圈”并走向大众,偶像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看来,粉丝经济是伴随偶像产业出现的,中国的偶像产业与传统大艺人经纪体系完全不同——后者是影视艺人和歌手,通过作品出道,主要变现方式是拍广告、拍剧,收入并不依赖粉丝;而这两年中国偶像产业主要从日韩发源,以唱跳歌舞为主,多以组合出道,他们大多数收入依赖消费端粉丝的直接付费,比如线上打赏与众筹、线下包场与后援,形成了“偶像养成”模式。

这些庞大的数字见证了粉丝经济在互联网时代迸发出的强大能量,也支撑起资本进入市场的决心。从Dior、Gucci等高奢品牌纷纷邀请“流量小生”担任“品牌大使”,到《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动辄上千万元的集资应援,再到不少电商平台针对粉丝群体推出快消品牌定制款,粉丝经济的巨大潜能正在引起商业界的关注。

粉丝的追星举动甚为狂热。2015年11月8日,TFBoys组合中王源的粉丝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1号大厦LED大屏上为其播放15岁生日祝福视频。该视频也登上上海外滩6000平方米的户外大屏和其他14个一二线城市的户外LED,一时间成为娱乐圈热门话题。

陈悦天说,中国的文化与内容产业近几年经历了一次“进口替代”过程。本土游戏差不多用了10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动漫只用了5年,国内偶像产业与粉丝经济这两年刚刚起步,预计需要5到10年在文化技术和模式养成方面达到日韩现有水平。

“现在已经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进口替代’效应。5年前国内粉丝大部分迷恋的还是日韩偶像,现在已经大部分转向国内偶像。”陈悦天认为,这种发展态势很好,毕竟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都蕴含着自己的价值观。

蒂壹娱乐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司捷表示,近年来国内偶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产业链也逐渐完善,“事实上,韩国1998年开始推动文化立国时,也对日本和欧美国家的文化产品进口、尤其是艺人演出经纪方面进行了诸多限制。跟经济产业一样,文化产业都是需要‘进口替代’、培育本国产业的,完全的市场开放只会造成完全的拱手于人”。

文化产业尤其是偶像产业能够对其他经济产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带动作用。司捷介绍说:“韩流带动了韩国汽车、美妆和电子产品在各国流行。看到自己喜爱的明星用什么产品,自己就想用什么产品,这是粉丝的普遍心理。”

他表示,我国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等偶像养成类节目已经火到了东南亚,并期待这一快速发展的势头保持延续,“流行文化是各国民心相通、尤其是年轻人沟通的最重要桥梁之一,流行文化、偶像文化‘走出去’,也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