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加快建设“一岛两窗三区”

2019-09-27 10:35:17 来源:福建法治报

答记者问

记者:2016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成为继海南之后,全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现在3年时间过去了,能否介绍下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都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陈善光:平潭是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有着会发光的“蓝眼泪”、美丽的象鼻湾、独特的海蚀地貌,以及壳丘头遗址、水下沉船遗址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2016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三年来,实验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旅游是平潭最大的资源,一定要好好保护,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长短结合”,先后实施了“景区改造提升攻坚战”和“特色鲜明滨海旅游工程”,全力补短板、提品质、聚人气,一座“现代化+原生态”的国际旅游岛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四个特点:

内涵更丰富。引进境内外规划策划专业团队,高质量编制全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邀请台湾地区、日本的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对仙人井等6个景区作专门策划提升。加强旅游业态的培育,初步形成海洋游、文体游、购物游、康养游、乡村游等多个旅游融合业态,平潭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获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东美古村、北港文创村、南岛语族文化村等12个乡村旅游特色村、4个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已完成改造提升。

品质更优良。一方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水、电、路、桥、港口码头和市政、绿化、功能园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去年下半年实施“景区改造提升攻坚战”,大力完善坛南湾、石牌洋、仙人井、将军山等景区基础配套,建成契合平潭生态风貌的北部廊道一期。另一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现代化+原生态”开发理念,关闭岛内最大工业企业利亚造船厂,拆除禁养区内养殖场145家、约18.4万平方米,岛内主要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影响更广泛。打响“平潭蓝”旅游品牌,发起“好看·平潭”赶海文化节VLOG挑战赛,线上联合曝光量达3.67亿次,蓝眼泪、石头厝、猴研岛、南岛语族考古基地等成为“网红”景点。由杨丽萍导演的《平潭映像》大型舞台剧,已累计在全国巡演89场次,覆盖人群超过9000万。平潭特有的“蓝眼泪”奇观,引发现象级追“泪”热潮,仅今年“五一”假期就接待“追泪大军”近20万人;“蓝眼泪”还多次进入微博“热搜榜”,引起超过9000万人的关注。9月4日,保时捷电动跑车全球发布会在平潭长江澳进行全球直播,首秀其第一款纯电动跑车,日本、韩国等境内外300多名记者专程到平潭作跟踪报道。

势头更迅猛。高端品牌酒店建设、环岛游、邮轮始发港建设、世茂集团大练岛开发、佳源集团南寨山项目等加快启动,华侨城华南集团已正式签约入驻,旅游开发不断升温。现在,全岛已获评1个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海洋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9年1-8月,接待游客比增18.6%,实现旅游收入比增25.4%,仅“五一节”小长假就接待游客41万人次。

记者: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开放程度的重要体现,是招商引资的前提和基础。据了解,平潭近年来加大改善营商环境的力度,请问,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举措?

陈善光:过去,平潭“人情风”较为盛行,办任何事都要找关系。这些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着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具体可以用“理念、改革、政策、诚信、风气、服务”“六个关键词”来概括。

理念:注重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去年下半年以来,实验区深入开展“平潭再创业,我们怎么做”大讨论,统一干部思想认识;开展“作风建设大督查”,聚焦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进行精准问责,有力纠治“庸懒散慢”作风;倡导创新思维、有解思维,遇到问题少讲“不能办”、多想“怎么办”,干部精气神全面提振。

改革:注重自我革命、刀刃向内,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去年下半年启动实施了《审批服务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大集成,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归实验区行政审批局。率先实施“一窗通办”,将婚姻登记、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等178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整合到一个中心统一受理,实行所有窗口业务通办。从今年起全面推进“中介超市”建设,实行线上、线下集中监管。截止目前,已入驻中介机构293家、服务事项813项。

政策:注重精准扶持,持续完善招商引资措施与办法。调整优化跨境电商、总部经济、旅游、影视、电竞等一批产业政策,并针对“岚商回归”出台航运、建筑、远洋渔业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优惠政策。同时,大力实施“产业奖补资金兑付快车道”,整合16个部门121项涉企资金补助事项,做到简单事项当日到账、复杂事项5日内到账,实现了企业零投诉、办结零逾期、报账零差错、违纪零事件的“四个零”目标。

诚信:注重加强市场监管,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制定、出台《平潭智慧岛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全岛统一高效、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大数据中心,加快形成“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打造信用信息“一张网”。目前,信用平台已归集各类商事主体基本信息45万余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数据1万余条。与此同时,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探索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创新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并在全国自贸区复制推广,“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得到强化。

风气:注重加强基层治理,持续推进民风社风向善向上。今年初实验区党工委专门将“社会治理专项提升工程”列入“八大工程”,打出“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抓基层、打基础”、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等“四个组合拳”。目前,全区“老人会”规范登记率达100%;成功破获了平潭“涉黑第一案”,非法阻工、盗采海沙、成品油走私等得到有效遏制;110 接报刑事警情比降42.81%,立案数下降24.3%,为全省降幅最大。

服务:注重提升招商服务水平,切实当好“店小二”。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亲自挂钩32个“重点招商、重点项目、重点政策”,亲自协调、主动对接;成立招商与产业促进中心,委托德勤等知名咨询机构开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推行招商项目“一口进、一口出”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六个一”(一位分管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项目专班、一个任务清单、一套工作联络与协调机制、一项针对性政策)工作机制;建立“招商部门技术会商、分管领导预协调和主要领导每月定期会商”的产业项目定期会商机制,通过精细协调、多管齐下。

记者:平潭原来是个偏辟的海岛县,经济体量小,产业基础薄弱,这些年来在培育发展产业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林文耀:平潭在实验区成立前,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几乎空白,三次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直到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不到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仅2.4亿元。实验区开放开发战略落地后,历任党工委管委会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坚持筑巢引凤。产业发展,基础先行。按照习总书记提出“建设新兴产业区”和“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重要指示,实施大规模开发建设,近10年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1100多亿元,平均每年投资达到130亿元,构建了综合交通、水资源、市政、能源、信息通讯“五位一体”保障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主要是“主攻三产、提升二产、稳住一产”。“三产”重点发展文旅康体、总部经济、物流贸易三大产业。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生态融合发展,游客人数年均递增30%以上;形成总部企业集聚区,目前已入驻60家总部企业,累计实现营收110亿元,总部经济成为实验区第一个百亿产业;金井港区跻身国家一类口岸行列。“二产”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实施“岚商回归”工程,促进在外海运业、建筑业回归。

发挥政策效应。构建了国家、省、实验区三级优惠政策体系,涵盖通关便利化、税收、财政和投资、金融等领域,落地企业可享受多重政策红利。目前,实验区累计新增特色产业企业4393家,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293亿元,实现增加值106亿元。这些年,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奖补政策,已兑现产业奖补资金近20亿元。

记者:平潭是对台综合实验区,请问在吸引和便利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方面,平潭有什么新举措?

蔡福勇:当前,平潭将紧紧围绕服务台湾“基层一线、青年一代”,为台湾青年来平潭“追梦、圆梦”提供平台,当好台胞台企登陆的“摆渡人”。我们结合实际,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精准对接台湾青年创业需求。

平台更多。推出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台湾创业园、台湾文化广场、北港文创村、水风韵古村等一批创业就业平台;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为台青在岚实习实训提供平台支撑。常态化开展“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引领计划”,采用台湾、大陆双导师模式,2016年12月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培训台湾青年近2000人。

政策更全。实验区于今年9月最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台胞来岚就业创业的办法(暂行)》,为台胞在岚创业提供场所支持、启动资金扶持、融资扶持,支持用人单位吸纳台胞就业,鼓励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为台胞来岚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便利等7条措施,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并进一步扩大扶持对象、区域范围,构筑完整的支持台胞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服务更优。设立全国首个台胞台企“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8大类157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聘请9名台籍专员提供咨询引导服务;配套推出“麒麟卡”、金融信用证书、公租房专项配租、医保直通车等创新措施,免除台胞在岚生活后顾之忧。开展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建立台商直通车机制,完善台胞权益保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为台胞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