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两级法院解锁普法新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莆田两级法院解锁普法新模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走心”更“走新”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25日讯 时值盛夏,木兰溪的入海口,白鹭在红树林间翩翩起舞,游客纷纷驻足栈道观景,蓝色海湾呈现人水和谐图景,让人眼前一亮。和谐共生背后,是莆田市两级法院探索创新生态普法形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成果。 近年来,莆田市两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积极延伸司法职能,立足多样化普法阵地,持续推进“莆法进行时”行动,以沉浸式、定制式普法,探索普法“新路径”,解锁普法“新密码”,将普法宣传延伸至基层末梢,推进诉源治理。 融入日常生活 让普法“看得见” “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任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都是法律明文禁止的。” 在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蓝色海湾·木兰溪流域暨入海口生态司法保护实践基地”,莆田中院的法官正结合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向前来游玩的群众现场以案释法,普及湿地珍稀动植物保护工作。 “基地是莆田市在木兰溪入海口设立的首个综合性的生态司法保护实践基地,为推动木兰溪入海口生态修复、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法治宣传等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和保障。”莆田中院生态庭庭长郑荔琼介绍。 让群众“低头赏景、抬头学法”,把法律知识融入旅游观光和文化景点中,是莆田法院强化普法宣传的创新举措。 “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些生态网红地的特性,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并结合典型案例,因地制宜配置普法‘配方’,让群众、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学得到法。”郑荔琼告诉记者。 除了在热门场所、网红景点之外,莆田市两级法院还将16个生态教育基地、林长制和河长制工作站、法官工作室等纳入生态普法的前沿阵地,不定期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以丰富的图片、漫画等形式,扮“靓”普法宣传,将普法教育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莆田市两级法院扎实开展“莆法进行时”法治宣讲活动,围绕防范风险、涉少维权、乡村治理等十个重点领域,推进法官挂钩村(社)居、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工作,细化普法最小单元,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推动从审判末端反哺基层社会治理前端,引导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崇德向善。 走进基层解纷 让普法“摸得着” 6月28日,位于仙游县榜头镇的红木家具店张老板和购买者蔡先生吵得不可开交。基层调解员林汉新发现纠纷之后,当即联系了挂钩社区的法官仙游县榜头法庭的负责人黄培添。黄培添接到电话之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耐心倾听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 “法官,他一边享受着我家的红木家具,却迟迟不肯支付货款,简直是‘空手套白狼’,我要起诉他。”张老板一见到黄培添就激动地说。 原来,蔡某向张老板购买了一套红酸枝的红木家具,但因手头紧张无法一次性将货款付清,约定半年之内付清货款。半年之期已到,可蔡某依然没有还款的意思,竟然还回了武夷山老家。 黄培添在充分了解了事情缘由后,迅速厘清法律责任,与调解员林汉新共同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经过近3个小时的背靠背调解,双方终于缓和了情绪,冷静下来处理矛盾。 仙游县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品之乡”,具有悠久的实木工艺家具的制作历史,随着红木产业的发展,加上电商平台的入驻、加持,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红木行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在逐渐呈现出来。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莆田市两级法院将法律服务触角前移到一线,以定期走访企业,推行“排查+预防+调解+宣传”工作模式,积极服务产业经济良性发展。 “法官与个体商户、企业经营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通过以案释法来解答法律疑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规范日常的从业行为、规避经营暗藏的风险漏洞。”黄添培说。 面对基层矛盾纠纷频发,处理不好就会引发诉讼的难题,莆田法院主动作为,广泛推进法官走访企业,挂钩基层社区、村居,通过“点对点”调解矛盾、“面对面”普法宣传,实现“抓前端”“治未病”,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消解在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