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公安局深耕主防“责任田” 提升品质护平安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6日讯 “派出所不仅翻新基础设施建设,还将当地的杨荣文化与警营文化有机结合,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建瓯徐墩派出所“升级”改造以来,所里民警的直观感受。 如今派出所面貌焕然一新、民警幸福感大幅提升、战斗力显著增强,这些变化在南平市已是“热潮”,一幅强警画卷正在闽北大地徐徐展开。 “今年是公安部部署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第一年,我局党委主动作为,认真贯彻公安部、省厅党委部署,加强研究‘派出所主防’的实现路径,积极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把开展派出所品质提升作为强基工程、暖警工程,一体推进筑基、提质、赋能,吹响平安建设增速号角。”南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筑基攻坚 推进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使派出所通过练内功、强肌体、添活力?有关这些课题,南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围绕体现‘公安庄严、家园温馨、文化品位’,推动全市派出所软硬件提档升级,实现‘一所一品、一所一特色’的目标,为派出所民警扎根基层、履职尽责创造良好环境。” 顺昌洋口派出所结合当地红色革命老区地域文化特点,建设红色调解长廊、红色暖心调解亭,打造集办公整洁、生态优美、文娱一体的农村派出所,为派出所民警扎根基层创造良好环境。 “以前派出所给人有‘距离感’,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当地文化和派出所结合,感觉很亲切。”在顺昌洋口派出所办事的群众都不禁赞叹道。 旧貌换新颜,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是“硬条件”。据悉,南平市公安局将27个基层派出所纳入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综合采取选址重建、旧房改造、房屋置换等途径,积极推进无房所、危房所改造建设。市委、市政府还设立专项资金,帮助改善派出所办公条件。 此外,全市派出所开展外观立面翻新,强化“五小工程”建设,落实“乡镇一间房、城市一张床”人均备勤休息用房保障,有条件的还设置了舒压运动场所,为派出所民(辅)警营造干净卫生、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警营文化作为派出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公安特点、体现区域特色、突出时代主旨,由政工宣传部门统筹运作,邀请专业团队参与派出所警营文化创意设计,激发警营正能量。更打造出武夷山五夫、邵武和平、建瓯徐墩、顺昌洋口等一批警营文化示范所。 提质攻坚 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建设 近年来,南平市公安局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和“两队一室”改革为载体,制定《贯彻落实“派出所主防”十五条措施》,推进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 闽北地域面积广,但大多是山区、林区,人口分布广泛、流动频繁,社会治理难度大。为此,南平市公安局以闽北地域特点,优化“两队一室”改革,全市城区所严格执行“标准型”模式;将森林所结合山区林区实际与区域内行政所合并运作,推行“紧密型”模式;其余农村所实行“宽松型”模式,由县级指挥中心承担综合指挥室职能,按片区组建农村刑警中队,负责片区内刑事案件办理。 此外,该局结合工作实际推广“乡警回归”“村警挂钩”机制,通过优选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机关民警,鼓励回到出生地、成长地任“乡警”,同时由本地民警兼任“村警”,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夯实基层基础。 去年10月,松溪县公安局的乡警刘加旺就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某村村民王某和邹某某做起了沟通两方的“桥梁”,帮助双方就王某受伤的赔偿金额问题进行调解,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基层派出所是构筑治安环境的“桥头堡”,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建设是关键。今年4月,建阳童游“潭阳义警队”队员就在巡逻中发现一名女子行为异常,在联系童游派出所核查其身份后,确认为网上追逃对象,并将其带回童游派出所进一步调查。 据悉,南平市公安局整合社会力量1.7万余人,在各派出所组建治安巡防、矛盾调解、交通劝导“三支队伍”,设立群防群治工作室,研发“闽北义警”小程序,统一服装标识、建档管理,打造了潭阳义警、朱子义警等群防群治品牌。 与此同时,该局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复盘检视,研发“网格E通”APP,并创建县乡矛盾纠纷调处联席办、信访联席办、网格办“三办”联动机制,推动公调、检调、诉调、政调、访调“五调”对接,实现矛盾纠纷实时采、全面汇、闭环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