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对体育热爱 对法治向往——记2023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李智

2024-01-10 10:11:26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0日讯 只要谈起与体育相关的话题,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智的眼中就藏不住兴奋。讲台上,他是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教授;换上球服便是“三分王”,微白的头发也遮不住他身上的“少年气”。

前不久,他获评2023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三十余载求索路,他以兴趣为舵,以专业为帆,为国际体育争端解决机制贡献“中国方案”,并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法律人才。

缘起:谁说工作与爱好不可兼得?

学生时代,下课铃声一响就抱着篮球冲出教室的男生,李智是其中之一。因为喜欢体育,又擅长写作,1989年高考时,他本想填报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记者专业,但由于当年该专业在安徽的招生名额缩减至1名,投档风险加大,思虑再三,转而选择了华东政法大学的国际法专业。

1993年大学毕业后,李智跟着女友来到福州,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21岁注册执业、23岁合伙办所,事业蒸蒸日上。工作之余,他先后攻读了半脱产的法律硕士学位和全日制的博士学位。2006年博士毕业后,接下福州大学法学院伸出的橄榄枝,他开启了科研教学的生涯。

本以为从事的职业就这么与体育梦想渐行渐远,一次学术会议上,李智偶然接触到了体育法学领域,便开始留心相关学术动态与理论发展,逐步成长为一名以国际法和体育法为专长的学者。

“珍惜在场上的每一分钟,累了可以下场休息,但一上场就要全力以赴。”这是李智打篮球时的经典语录,也是人生态度。他结合专业知识和对各类运动项目比赛规则、胜负心理的准确把握,开展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聚焦问题、持续积累、渐成体系,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先后出版了《体育争端解决仲裁与法律实务》《国际体育自治法治化路径研究》《体育圈儿 法律事儿》等四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圈拥有一定影响力。 

2016年,李智成为国际体育仲裁院(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简称CAS)仲裁员,是为数不多的来自中国的仲裁员之一。2019年,又被新设立的国际体育仲裁院反兴奋庭(ADD)聘为仲裁员。

2020年9月,他被选举为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受聘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奥运备战办法律顾问,为国家体育法治发展、奥运备战与筹办提供智库建议和法律服务。

破题:构建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体育仲裁制度

在学院,李智常对青年教师强调,“法学理论研究要关注国家法治建设的关键领域与核心问题,国家之需、时代之问就是科研和教学的方向。”

作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深度参与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体育法治、涉外涉台、网络数据安全等方面提交了一系列高质量智库报告、建议,被中央和省级部门采纳。

研究体育法的过程中,李智注意到了因体育仲裁机构缺失而导致“国内纠纷国际化”的问题。“一些本应由国内体育仲裁机构处理的案件,不得不被提交至国际体育仲裁院等国际层面的体育纠纷解决机制处理,从争端解决的效率、公平、成本及国际影响等多方面衡量,对中国运动员权益保护甚至是中国体育发展都存在不利影响。”

2020年11月,《体育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他多次参与立法论证会议,就体育仲裁范围、体育仲裁与体育组织内部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他主持重大决策咨询项目“我国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机制研究”,并组织起草部门规章《体育仲裁规则(专家意见稿)》《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专家意见稿)》。

既要与国际标准平行,又不能受其制约,李智在梳理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创新构建专业、独立、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体育仲裁制度。

如涉兴奋剂问题,他结合我国实行多年、流程清晰的听证制度,通过在体育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名册》中设立《反兴奋剂仲裁员名册》,当纠纷涉兴奋剂时,由反兴奋剂仲裁员参与仲裁,这样既不用单独设立反兴奋剂庭,又完善了运动员涉兴奋剂纠纷的救济渠道,也与当前我国涉兴奋剂纠纷数量、机构设置等现实情况相匹配,为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2022年12月,《体育仲裁规则》《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组织规》正式公布。2023年2月,体育仲裁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真正从法律规定走进了现实。李智也担任第一届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委员。

眼下,他正思考新的研究视角,“体育法研究者要能够运用体育法解决现有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又要能够从实践中不断发现可能存在的新问题。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才能让体育法学学科保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