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热爱 对法治向往——记2023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李智
育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清华大学就读国际法博士的王俊晖至今还不时会打开读硕士时导师李智批改过的论文文档,满屏的蓝色批注,提醒他注意文字表达、论证方式等问题。 俊晖记得,第一次整理学术会议论文材料时,手足无措的他忐忑地交上初稿,本以为免不了一顿批评,没想到导师回复的邮件中,密密麻麻的批语覆盖整篇文稿,对篇章结构、标题、用词用句甚至是标点符号的使用都作了详解,一种对学术的敬畏感在俊晖心中油然而生。 如何找到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提炼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观点?如何分析论证……对每一位学生,李智都不厌其烦地从头教起。一些学生在论文反复修改近10次后,得到的反馈还是通篇批注,心中不免气馁,李智总是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当年我的导师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改我的论文,现在我也给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改。不用心去带,怎么让学生成长起来?”字斟句酌地修正,不仅是专家对学术的严苛要求,更是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 在教学中,李智还十分重视学生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指导学生参与决策咨询工作,立足解决实践问题,将所学服务于社会,这种“更新知识—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螺旋式成长路径,提供了极具开放性和高度自由化的学习场域,学生既能“沉浸式”领会学术奥义,又能学以致用。 作为学院领导,李智带领团队探索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与法学教育、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智库建设+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社会服务”的法学学科发展新模式。 “我的法治信仰,就是将法律知识运用于培养人才、服务人民、回馈社会。”李智的言语简洁质朴,却愿用毕生来做注脚…… (本报记者 郭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