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宁德担当”
向法而行 行而不辍 ——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宁德担当”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9日讯 从温饱有余到全面小康,从要素稀缺到产业集聚,从“宁人好讼”到“息讼宁人”……近年来,宁德始终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把法治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宁德的探索,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在第四届东南法治论坛召开之际,记者走进这座滨海之城,探索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宁德担当”,感受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宁德作为”。 传承“四下基层” 践行法治为民宗旨 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倡导并躬身力行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三十多年来,宁德广大领导干部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四下基层”,不断寻思路、谋发展,深化精细服务、良善法治等举措,让这一发源于宁德的重要制度,彰显出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今年8月,当阔别父母27年的小玲(化名)与亲人重新相聚,一起历时10年的信访积案得以圆满化解。 1997年,陈某金迫于生计困难,将年仅一岁的小玲交给郑某抚养。此后郑某辗转多地,双方失去联系,怀疑女儿被拐的陈某金遂于2015年4月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相关部门信访。 10年来,宁德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针对陈某金反映问题多次接待并作出批示,在了解陈某金身患疾病、生活困难后,先后为其申请了国家司法救助金32万元。同时,专案组民警穷尽侦查手段,竭尽全力核查,终于在今年8月找到小玲下落。 离散27年的家庭重新团圆一幕,正是宁德市践行“四下基层”,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宁德市坚持全过程推进“信访接待下基层”,先后出台《关于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的意见》,在全面构建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入户走访、线上随访”“四访”工作格局的基础上,把制度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放在打通访前、访中、访后“堵点”上,形成了领导干部下访事项“访前准备、访中会商、访后督办”全过程推动的工作闭环,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力有效解决。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目标任务就是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依法推进。”宁德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聚焦信访工作法治化,宁德市委政法委率先在全省成立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专班,研究出台《宁德市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办理暂行规定》,通过对涉法涉诉信访法治化办理工作的责任体系、工作路径、违法处置等进行顶层设计,以及专班推动、包案化解、调研督导、案件评查、专员督察等措施,将法治化贯穿于预防、受理、办理、追责、查处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具有宁德特色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宁聚力”工作体系和特色品牌。相关经验做法被《民主与法制时报》《福建政法调研》、人民网、中国长安网、学习强国等报刊媒体刊发推介。 “信”载群众诉求,“访”守法律底线。宁德法院针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的涉诉信访问题,坚持“来信必批,有信必复”,完善了领导干部包案接访、院领导接访日、中层领导轮流值班接访等制度,拓宽诉求反映渠道;宁德公安严把初信初访30日化解“黄金期”,制定《宁德市公安机关初信初访事项办理暂行规定》并创新“四个一周”工作机制,推动信访总量、初信初访、重复信访、越级信访量同比下降;宁德市信访局通过精准受理流程、提速办理过程、提升复查复核质效,把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化解矛盾贯穿信访事项“三级办理”全过程,有效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群众信访问题…… 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有效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让“一线工作法”赋予了“四下基层”新的时代内涵。 打造“山海枫桥” 以法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从霞浦县溪南镇西安码头乘快艇出发,在开阔繁忙的航道行驶约20分钟,一座蔚为壮观的“海上社区”便映入眼帘。海面上机声隆隆,船来船往;碧波上网箱成片,鱼儿畅游;渔民们耕海牧鱼,踏浪而歌,共同演绎了一曲渔舟唱晚的喜乐诗歌。 宁德依山面海,坐拥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海域面积达4.45万平方公里。高峰时期,全市从事海上养殖及关联产业人员有近60万人,争抢养殖海域、船只意外碰撞、拖欠渔民工资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 如何以法治之力夯实海上治理?宁德市聚焦区位特点和发展实际,以全国首个“海上110”警务区为起点,历经萌芽探索、持续推进、融合提升和深度发展“四个阶段”,逐步在沿海县(市、区)创造出一套“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新机制,形成了“矛盾纠纷不出海、联动化解在源头”的闽东特色“海上枫桥”经验。霞浦溪南,就是宁德推进陆海共治、多元融治的典范。 借助我省首个建制式海上社区——七星海上社区这个阵地,霞浦县因地制宜建成“海上综治中心”,并精心研发“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精确掌握辖区“人、海、船、排、事”等全要素信息。同时,将“1+6+N”法治服务矩阵延伸至海上,综合运用多种社会力量,在海上社区开展多元解纷、群众服务、海上执法等工作。 从“海上浮城”到“海上社区”,霞浦展现出了富民和美、良法善治的新风貌。2023年,溪南镇“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经验典型。 海上有海上的做法,陆上有陆上的特色。 在福安,仅需短短2分钟,群众就可通过“快处快赔121”平台,迅速完成轻微交通事故在线快处。 这项发端于福安,拓展于宁德,并在全省推广应用的创新机制,通过简单的“一次关注、两步操作、一键理赔”,将原本3个工作日的案件办理、调解和理赔流程缩短到最快30分钟,形成“掌上快处、马上快赔、一次不跑、矛盾减少”的新时代社会治理“路上枫桥”特色经验,并入选福建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自2021年全市建成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121”服务中心以来,该机制已累计完成远程自助处理简易道路交通事故68906起,占交通事故处理总数61%,交通事故出警数下降约30%。今年6月1日,公安部交管局研发的交通事故“视频快处”系统全面上线,宁德在原有的“快处快赔121”处理模式基础上提档升级为“视频快处”处理模式。 基层之治重在尺寸之功。多年来,宁德市立足闽东山海一体特色,把“枫桥经验”作为推动“平安宁德”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区域特色的“山海枫桥”发展之路。纵观全市,蕉城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老兵调解室”,柘荣“草根和事佬”、“商企枫桥”,霞浦“信访评理超市”,古田“晨巡晚议”、“园区枫桥”,寿宁“山里枫桥”等做法,都实实在在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推动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焕发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