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知识付费市场亟待“脱虚向实”

2017-06-20 10:02:14 来源:福建法治报

群英荟萃:

严格来说,知识付费并非什么新概念。购买纸质书、报纸,也同样是知识付费,只是大家都把这种付费当作理所当然。而互联网信息从一开始就是以一种免费共享的面孔出现,现在所讲的“付费内容”正是区别于免费信息共享的一种个人化定制知识产品。

由于知识和信息的供给呈现爆炸化,个人对信息的筛选成本变得越来越高,筛选效率越来越低,所以跳出免费的“信息汪洋”,定向购买自己心仪的付费内容,必然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再加之类似“书非借不能读也”心理的现实存在,付费阅读一定不会缺乏市场。然而这种商业逻辑又显得过于理想化。比如,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内容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知识付费若不能表现出较高的稀缺性,又拿什么来吸引消费者?

付费产品其实也和普通产品一样,要赢得市场必须靠质量。但当前不少付费产品平台,都是致力于对个人IP的挖掘。比如,一些平台最初靠个人IP吸引粉丝,最终不得不邀请其他“玩家”入驻,最终因为水平的参差不齐而难以保证质量。另一方面,目前多数互联网知识付费产品,如网络音频、私人信息分享,比之传统的传媒出版,并没表现出明显的模式优势。可以说,当前的付费内容在质量与模式上都仍处于摸索期,概念、泡沫有余却实质不足。

当前,知识付费市场有必要来一场“脱虚向实”的自新,剔除资本和路径依赖的泡沫,以更大的投入和精力来开掘内容与模式的创新。 □朱昌俊

网言网语:

“Laura鲸酱”:为知识和技能付费是应该的,只是得有个可接受的值,尤其对个体用户而言。

“Kimi被注了”:感觉知识付费大战开始了,竞争激烈程度快赶上共享单车。热闹死了。

“子春龟酱”:你以为是在为知识付钱,其实是为你的时间埋单……以前知识付费更多体现在教育,现在体现在自我成长和提升。知识工作者应该得到相应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