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电话营销一天打一千通 “更新版”骚扰电话应该如何破解?
网售个人信息价格低廉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七条有关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电子信息接收者同意或请求,或者电子信息接收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或者个人电子邮箱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工信部认为,未经用户同意拨打的商业营销电话,均可被归到“骚扰电话”的范畴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用电话机器人给谁打电话在这些工作人员口中显得“讳莫如深”。记者暗访多家可以提供AI电话机器人的科技公司,得到的答复均为“无法直接提供,但是可以提供获取渠道,比如用八爪鱼等爬虫软件去采集”。 “提供数据是犯法的。”一家电话机器人公司的工作人员说。那么,用爬虫来采集信息算不算违法行为呢?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晓薇律师表示,爬虫软件是将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因为该电话号码等信息已经在网上公示,将其收集、整理的行为不违规也不违法。但获取该信息之后,如果将其用于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则应按照其所触犯的法律定罪量刑。 陈晓薇强调,虽然信息是合法获取,但获取之后如再向其他人出售、非法提供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2款:未经被收集者同意,将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的,属于我国《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据陈晓薇介绍,个人信息被获取的途径非常多,在安装一个手机APP、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安装软件,注册账号,甚至在微信或支付宝付款时都有可能泄露。犯罪分子通过木马程序等,可以从各类网站非法获取到银行账号、姓名、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 记者调查发现,在电话销售吧存在大量疑似信息买卖的违规信息。1月22日下午,据记者统计,在该贴吧第一页的20条帖子中,19条与信息买卖有关。北京电话销售吧等地方贴吧亦存在此情况。 通过帖子中留下的信息,记者与一位收集信息的贩子取得了联系。该信息贩子称,可以每条信息两分钱的价格将信息转卖给记者,包括多达50万人的手机号。在其提供的手机号截图中,记者发现这些号码大部分为北京号码,夹杂着一点天津号码。“以前是带着姓名的,不过后来有些我给删了。”关于这些号码的来源,上述人员透露,均来自于“银行储户这一类”。 1月24日下午,记者拨打了这份名单上的10个电话,均能接通且姓名、性别相符。其中一位束先生对信息泄露源十分关注。束先生告诉记者,平均一天能接到四五个骚扰电话或者短信,已持续半年之久。 “姓名和电话号码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个人信息,该吧友出售,向他人提供上述信息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253条之一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陈晓薇告诉记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售、非法提供姓名和电话号码在5000条以上的行为可构成犯罪,属于情节严重,可判处3年以下刑期;在50000条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在3到7年有期徒刑内量刑。如果该吧友出售50万条个人信息的情况属实,那么可能会被判处3至7年的有期徒刑。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实时统计客户意向电话,目前市面上大部分AI电话机器人都具有后台录音功能。“机器人自动将客户按意向程度依次分为A、B、C三个等级。A类的录音、微信、文字材料全部推荐到后台上来。”陈亚介绍说,“有了这台机器,人工只是跟踪高意向的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