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屡次提起却难以落地 劳动者为何没被低温津贴“暖到”?

2019-02-15 12:11:24 来源:福建法治报

春节以来,多地开启低温冷冻模式。为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不少户外劳动者仍坚守岗位。而记者调查发现,与之尴尬的现实是,包括环卫工、装配工、园林绿化工等户外劳动者表示从没享受过低温津贴,很多人甚至没听过这份津贴。

事实上,低温津贴与高温津贴相对应,均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中被提到,且一到冬天关于低温津贴的话题就升温,但为何屡次提起却难落地?户外劳动者如何在低温环境下“温暖”作业?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低温津贴亟待“高度”关注

罗金燕在北京从事物资装配行业多年,作为公司里唯一的女装配工,几乎每天要在冷风中骑行为客户们送货,还负责安装所配送的物资。

“最怕冬天,又冷又干,手常常会冻裂,因为骑电动车、安装都不方便戴手套。”罗金燕一双冻得紫红的双手上,大拇指和食指都缠着创口贴,小指上也有一道结了痂的伤口,“冷到受伤了自己都不知道的,经常回到家暖和了,或洗手疼了,才知道手又冻裂了。”

当记者提及“低温津贴”时,她一脸茫然:“低温津贴是啥?”还没等记者回答,她又好奇道:“低温津贴也和高温津贴一样每月180元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罗金燕这样没有享受过低温津贴的户外劳动者不在少数。

近日上午9点,当裹紧羽绒服的上班族匆匆走进写字楼时,身穿宽厚棉衣、腿裹棉护膝的环卫工刘大勇已在马路上作业了4小时。

“高温津贴有,但低温的没有。”当记者问他是否领取过低温津贴时,已经工作5年的他告诉记者,单位冬天发一件厚环卫服,每两个月发一双棉线手套,但从没发过低温津贴。

“不过,单位发的棉服太硬,手套又太薄,风灌进来,冻得骨头疼。”因为单位发的御寒衣物保暖作用不够,刘大勇自己买了手套、耳罩和厚棉鞋。寒风侵肌,记者被风吹得脸生疼,身子忍不住颤抖,刘大勇却毫无感觉。对付寒冷,他有自己的妙招:“穿两件棉服,戴两双手套,习惯了就好啦!”说完,身形臃肿的他继续扫起马路来。

北京市西城区园林绿化员王志强同样没听过低温津贴,比起对这项津贴的陌生,他更好奇的是:“多少度算低温?这几天零下10多摄氏度,我们算低温作业吗?”他戴着手套一边修理枯枝一边问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