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配套和行为规范亟待跟进——“网约护士”试点满月效果如何?
供需不匹配 “网约护士”未来可期 除了平台本身的问题,“网约护士”的运行依然存在管理、技能、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和风险。 “同管理者一样,部分护士也因有‘网约护士’风险大等观念,迟迟未行动。比如,小到这一针扎下去滚针了,你们通俗说是鼓了、没扎上。大一些的,比如说老年人病重、在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了生命危险之类的,这个责任就会很难界定了。”北京某大学护理系主任高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120急救等系统的医生、护士有时候还会遭到家属或者病人的不公平对待,更何况孤身上门的“网约护士”,风险性还是很大的。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多数“网约护士”服务平台都已为护士与患者提供免费投保服务,将其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 除了风险因素外,作为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的老年群体在新鲜事物上接受能力慢等因素也制约着“网约护士”的普及。“预约的服务大部分是老人的子女,老人自己预约的少。”不过,李冰老师表示,一些服务单位已经开始为老年人做相应的培训和引导,同时,也将加大对“网约护士”的培训力度。 据李冰老师介绍,目前“网约护士”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医院为主导的,医院或是其成立的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平台统一接单,护士在上班时间完成上门护理服务。不过,这种形式的服务对象多为其医院出院的病人或者是社区有需求的患者。“金牌医生”客服就曾向记者表示,该平台目前有以社区医院为形式的护理站的全职护士,也可进行上门服务。 另一种是以平台为主导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在平台上注册,经过信息审核、考试、培训等流程后,成为一名兼职的“网约护士”。“要想让上门服务可持续发展,两种模式都要有。”李冰称。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5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老龄化趋势明显。而与医疗健康高需求和个性化相对应的,则是每千人口拥有护士人数2.74人的比重、医疗费用上涨、住院日缩短等供应不足的现状。供需不匹配,使得人们对“网约护士”这一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群体的需求激增。 “目前,发达国家社区及居家医疗服务已占到医护人员总体的50%。与之相悖的是,在中国,目前‘网约护士’仍处于试行阶段。中国是很保守的,好多项目都不敢开,像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的服务项目都比我们广多了。”不过,李冰表示,市场是个性化的,未来“网约护士”可能会依据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拓展更多的服务项目。 显然,“网约护士”满足了百姓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的配套和行为规范,将决定产业的未来走向。 (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