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要求“996工作制” 你该怎么办?
观点采撷: “996”的是与非:功过皆有因 在中国互联网业内,加班苦干的“狼性”历史不是什么稀奇事,甚至还有很多人对所谓的“狼性精神”引以为傲。 这样的狼性,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了20年的高速增长,我们迅速从一穷二白成长起来,成为了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互联网大国,甚至在移动互联网的许多领域弯道超车,移动支付、线上消费等多方面都已经超越了美国。 对程序员来说,习以为常的加班,伤了身体、挤压了生活,可同时也得到了回报。相对于绝大多数职位来说,程序员是一份薪资丰厚的工作。更不用说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公司融资、上市的期权奖励还会进一步加快员工财富自由的速度。 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支持“996工作制”的人认为,程序员的工资本来就存在溢价,“996”的加班时间,报酬已经包含在本身的薪酬里面了。 据媒体报道,目前“996.ICU”这个项目的贡献榜上,几乎有近半的人是还未就业的在校学生。这似乎也能从侧面说明,这次关于“996”的抗议,并没有得到全部程序员,或者说头部程序员的认同。 “996”事件引发大家的关注之后,专栏作家连岳撰文表示:“‘996’不过是提供一个选项:你愿意,就留下;不愿意,就离开。” 不过据笔者了解,除了少数缺心眼的企业之外,很少有公司会将“996”制度化或者明文规定出来。大多数“996工作制”,都是以“企业文化”“狼性精神”等面貌出现。招聘时的“弹性工作制”“抗压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等字眼,入职后都成为了“996”的代名词。至于“不强制加班”“不鼓励加班”更是一句空话,强大的KPI压力之下,其他员工都在加班,按时下班就只会被淘汰。 所以,并不存在什么有选项的“996”,“996”更多的时候是员工的无奈之举。笔者在朋友圈看到有投资人表示:“按时下班的公司,都倒了。”“996”,也成了老板的无奈之举。 “996”曾经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创造了辉煌,现在却被员工唾弃,被老板拿来当最后一根稻草。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互联网行业增长停滞,企业生产困难不得不压缩成本增加工时,从业人员面临的机会也更少了。程序员的付出和收益比例失衡,于是产生了现在的场景。 或许当5G来临,中国互联网找到下一波增长点,能够重新找回平衡。不过笔者还是希望监管机制能更加完善、互联网行业用人也能更加自律。 (互联网视界) 相关链接: “除了工作,我还有家人和生活” ——“996工作制”亲历者自述 “妈妈在做手术,我在医院加班” 程序员加班有多恐怖?在北京当了8年程序员的“80后”刘力深有体会。“其实程序员何止是‘996’,简直是‘007’,随时随地需要加班,我去哪儿都得背着电脑。” “刚认识我老婆的时候,俩人去逛街,半路领导打了个电话,然后我不得不回去加班,把她一个人扔在商场里,一段姻缘险些就此断送。”刘力说,为了不再发生这种事儿,就专门买了个小电脑,走到哪里都背着,随时开工。 令刘力最崩溃的一次是,陪妈妈去医院做手术时,接到领导布置的一项紧急任务,不敢拒绝的刘力不得不在医院病房里打开电脑加班,“当时真的是欲哭无泪”。 无休止的加班,休息日也要随时待命,年纪增长后身体逐渐吃不消,再加上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和照顾家人,对家人的亏欠,以及在北京买房的遥遥无期,都令刘力心生退意。 今年,刘力选择了辞职,准备回老家发展:“现在还没想好干什么,就是不想干程序员了。” “钱没给到位,谁愿意‘996’” 1995年出生的吴希是一名设计师,最近刚换了工作,之前工作就是“996”,月薪8000元,不过要达到全勤绩效才能拿到全额工资。 “每天要7点起床,10点钟到家。睡觉?忙的时候两点能睡觉就算早的了,累到受不了。”吴希表示,单位安排的工作量考核逼着你“自愿”去加班,加班费就别想了,而且如果完不成工作量,绩效工资就没有了。 干了半年之后,吴希直接裸辞,回贵阳老家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工资只有5000元,也就够生活,但是我很开心”。 “有一个大学舍友工作是数据建模,坚持了一年也辞职了,说再不辞职要死了。我只想说还要命的话就别去‘996’。”吴希感叹。 “没必要拿命换钱” “我不要买大房子,不买车,也不要吃美食,不结婚,不生孩子。工作轻松简单工资低,只是为了简单的一日三餐。”这是1994年出生的江苏小伙王楷的人生宣言。目前在旅行社工作的他,称绝对不考虑“996”:“人活着没必要给自己弄这么累。” 在王楷看来,自己就属于低欲望人群。“就算你‘996’再努力,能买得起房吗?既然‘996’也买不起房,还不如回家养老,单身过好自己的生活,等父母年老后管好就行。” “现在的婚姻危险系数很高,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生出叛逆的孩子。而且普通家庭生孩子,等他成年了要为自己的家庭打拼,谁为你养老?” 吴希也表示:“父母有工作,我只要养活自己就够了,所以我觉得没必要挣什么大钱,自己过得舒服就行,平时自己消费也不高,对于我来说没必要去用命换钱。”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