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揭示家装行业猫腻

2019-05-30 11:10:37 来源:福建法治报

相关链接:
 
家装行业报价为何“低开高走”?
 
“百平方米豪装仅需10.99万元,包主材、包人工、包家具、抽家电。”“签约前30名业主免费获得16800元大礼包……”不少家装公司虽然打着“低价、资源整合程度高、工期短”等口号,但“低开高走”的现象还是令不少消费者落入陷阱。
 
记者近日走访山西太原家装市场后发现,家装行业的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商家以低价吸引顾客。此外,服务模式以全包与半包为主,而全包装修猫腻最多。家装市场隐藏着哪些猫腻?消费者如何确保自身利益?
 
“智能一体”引领风尚
 
“家里的热水器预热、空调预冷、窗帘自动开启……”如今,智能一体装修是不少家装公司极力打造的新型市场。
 
“虽然不少家装公司都在推广智能家居产品,但一些刚需置业者对此类产品的选择可有可无,有的仅局限在单品。”从事高端装修多年的苗师傅表示,多数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理解较为粗浅,如自动窗帘、自动电源开关以及音响设备的智能控制等,但其实智能家居的范围特别广,例如安防监控系统、智能背景音乐、智能视频共享、可视对讲系统和家庭影院系统等功能。
 
智能家居就是利用现有家庭中的 WiFi 网络,让用户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在联网的条件下,通过App操作打开或关闭指定的电器。
 
苗师傅透露,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在不断下降,但较普通家装而言,购买、安装、使用的预算成本仍会高出不少。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智能家居装修的评价,除了“价钱高”“不好用”之外,还存在“不会用”的问题。不过,随着5G时代的来临,网络上行速率会有很大提升,结合 AI技术的助推, 相信市场会有不错的前景。
 
互联网装修投诉成灾
 
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让家装市场的增长动力十足,同时带来的房屋装修服务类投诉也在不断增加。太原消协在2019年“3·15”期间公布,在该类投诉中,互联网装修服务公司卷款逃跑现象多发,成为新的投诉热点。自去年开始,太原美得你装饰、泥巴公社、苹果装饰、柠檬树装饰等一些经营多年的知名装修公司纷纷“跑路”。
 
“一个设计师、一个销售代表、一个施工团队,就能成为一家装修公司。装修行业的门槛太低了。”山西省消协投诉处张主任表示,不少装修公司为了抢夺市场,大打价格战、品质战,一些资金实力不足、行业沉淀不够、操作欠规范的家装公司弊病逐渐显现,导致很多互联网家装公司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等现象。
 
“全包”装修陷阱重重
 
除了互联网装修平台,实体家装公司暗含哪些猫腻?“全包套餐68000元”“58000元即可拎包入住”……近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访太原多家家装公司后发现,“低价全包”几乎是所有公司的揽客口号。
 
记者了解到,不少上班族认为“全包”便利,装修完成之后可直接拎包入住;“半包”则需消费者选购材料,家装公司只提供人工与配套材料。“家装公司给的报价单上只是标注需要哪些材料,并没有说明品牌和规格。”消费者范晓华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报价单,上面只用了一些模糊的表述,例如柜体、地板、水泥、刷界面剂等。
 
“装修中如原品牌材料没货时,家装公司可临时更换相同材料,这是装修公司在偷换概念,在合同文字上设圈套。‘相同材料’说得不清不楚,是同质量的、同品牌的还是同价格的,条款均没有写明,弄虚作假的空间非常大。”苗师傅说。
 
此外,设计师“吃装修材料回扣”,也属行业内潜规则。设计师或项目经理以专业为借口,为消费者“介绍”更为优惠的材料商,表面上是在为消费者省钱,事实上却是在继续赚取利润。
 
环保条款应写入合同
 
山西省消协提示,消费者在与家装公司签订合同时,要认真详细地阅读合同内容,对一些霸王条款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要把环保条款写入合同之中,把是否会造成空气污染或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写入,明确责权划分。
 
合同里应标明家装涉及材料的品牌、型号,不能笼统地用“国内名牌”“国际名牌”之类的字眼代替。如果委托装饰公司选择建材,应妥善保存装饰公司提供的预选材料样品,以便日后检查对照。
 
另外,消费者应理性面对商家的促销手段,不要轻信装饰装修广告与口头承诺。同时注意保留商家促销宣传页等证据,将商家承诺的优惠条件写入正式合同后再签约付款。
 
施工过程中,如有工程更改或者经营者的新承诺,消费者最好能把更改后或新承诺的相关内容以书面形式体现,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如受客观条件限制,消费者可以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留存证据。
 
应按合同的约定付款,不要无故提前支付装饰装修款,并与装修公司保持联系。消费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装饰协会、消协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与举报。

(山西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