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住手机里的“任性”App?
“任性”App“馋”的是利益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向记者透露,安卓系统中,通过在App程序中加入特定代码,即可实现从网页 向本地App强制跳转,“有的是点击一次链接就自动跳转,有的是点击、使用多次会唤起后台的App,让它接管用户原来 在网页操作的功能”。 该工程师表示,“自启动”“关联启动”的原理与此类似,都是开发者通过在系统加入特定代码。让App尽可能处在“被 使用”的“活跃”状态,“用户如果不用App,就让App自己用、互相用”。 为何如此?记者从多名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处了解到,一款App产品的考核指标当中最重要的是“日活跃用户”。App被启 用次数越多,“日活”数据越好,商业估值就越高,盈利能力就被认为越强。“为了抢占市场,谁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 可以提高App‘日活跃用户’量的方法。”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另外,一位软件工程师向记者透露,在用户安装、首次打开或使用App等过程中授予的各类权限大都是“一次授权、长期 使用”。这意味着App只要启用,就可随时收集用户相关信息,如位置、通讯录、安装应用等。这些信息当前被广泛用于 制作用户画像、行为标签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无利不起早,部分开发者让App这么‘勤奋’,‘馋’的是手机 里的用户信息”。 自启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看来,App频繁自启动、访问和读取手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个 人信息。 据郑宁介绍,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 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一些个 人信息是私密性信息,即属于隐私。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 瀛和律师机构建筑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林仁聪补充说,App频繁自启动、访问和读取手机信息的行为,还侵犯了公民人 格权中的隐私权,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据林仁聪介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 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 何一项服务。同时,该法还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 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