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炒信”:影响购买决策
刷单走向技术化、平台化、隐蔽化,俨然成为一种网络黑产—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16日讯 购物、就餐前先看一下相关评价,是很多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前的必备动作。但,若您看到的评价有假呢?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两批2021年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刷单方式,对“直播带货”中虚构关注度、流量,雇佣专业团队、“刷手”,虚假交易拍A发B以及“寄空包”等方式“刷单炒信”行为进行曝光。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3128件,罚没金额2.06亿元。 从最初的人工刷单,到如今的机器刷单,“刷单炒信”俨然进化成了一种网络黑产,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合法权益,并在商家中形成不良示范,破坏了正常的经营秩序,阻碍了互联网生态健康发展。 曝光:福建两个案例上榜 “刷单炒信”,即一些不良卖家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获取更多交易机会,寻找“刷手”进行虚假交易,以不正当方式提高商品销量、用户好评度和店铺信誉。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两批2021年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中,福建有两个案例被曝光。 其中一条是宗某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厦门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字体产品“刷单炒信”。案情显示,宗某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取了厦门某科技有限公司的佣金,对该公司的字体产品进行虚假下载,帮助其虚构下载量,以达到欺骗误导相关公众的目的,相关费用共计73.51万元。此外,宗某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还违反了有关无照经营的禁止性规定。 发布的处理结果表明,宗某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第2款的规定,依据第20条第1款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处罚款20万元。 另一起案例是厦门某公司虚构自家产品下载量“刷单炒信”。该公司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安排公司员工在华为、OPPO、VIVO手机的APP应用下载平台搜索并购买下载自家的字体产品,虚构产品下载量等销售状况,欺骗误导相关公众,涉案金额共计296.67万元。该公司因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第1款的规定,被处罚款25万元。 去年底,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发布的《电子商务营商环境建设与网络黑灰产治理报告》指出,“刷单炒信”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刷单组织逐渐技术化、专业化和隐蔽化,给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互联网平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严重损害。 卖家:不刷单就没流量 网购如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购物平台也是“刷单炒信”重灾区。福建电商市场十分火热,从“6·18”网购节期间数据来看,我省网络零售额达428.8亿元,同比增长6.5%,居全国第6位。排名前三的地市分别为泉州市、厦门市和福州市。 然而,市场繁荣的背后,刷单炒信等不当竞争行为也在上演。 在泉州经营鞋服网店的陈女士说,身边开网店几乎没有不刷单的,“无论是做淘宝,还是跨境电商,不刷单就没有流量;别人刷,我们不刷,那我们的店铺根本活不下去”。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林清明律师表示,在网络购物平台上,用户评价、店铺信用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参考因素。一些商家常常以虚假交易等不正当方式提高商品销量、用户好评度和店铺信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主观评判,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 “刷单炒信”,既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也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属于互联网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林清明说,《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明确禁止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第20条则明确了由前述行为引发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广告法》第4条、第28条、第38条明确禁止虚假广告行为,第55条、56条、69条规定了由前述行为引发的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均明确规定,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因此,“刷单炒信”将可能面临民事、行政、刑事方面处罚。林清明说:“民事方面,要赔偿消费者损失;行政方面,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刑事方面,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