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律师解读“AI换脸”的法律边界

2023-04-19 15:07:15 来源:福建法治报

案例三 普通照片被“一键脱衣”

近日,广东广州一女子在地铁上拍的照片被AI“一键脱衣”。原图中她衣着正常,完全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但被有心之人用AI软件“一键脱衣”,故意全网散播。

问题:行为人可能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律师解读

苏腾云律师:我国公民享有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利用AI“一键脱衣”的行为,属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的方式,丑化、污损公民的肖像权;其次,“一键脱衣”的照片再加上不实描述,对公民的社会评价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亦属于侵犯公民的名誉权;若散播内容内还包含该女子的个人信息,行为人还有可能构成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若上述侵权行为成立,行为人将有可能面临民事侵权赔偿,且受侵害的公民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案例四 “AI换脸”软件仍可下载

去年12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AI换脸”App利用深度合成算法侵害他人肖像权案件,判决App开发者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5000元。 如今,在手机应用商城,记者搜索“AI换脸”等关键词,仍有不少相关App推荐,如“AI换脸”“FacePlay”等。App中有多款换脸模板可供选择,包括AI绘画、影视剧、气质美女、男士专属等,一键上传照片便可生成换脸视频。

问题:这些App是合法的吗?开发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律师解读

苏腾云律师:目前而言,尚无法律法规对此类APP进行明确定义合法与否。但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深度合成服务受到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监督管理。且《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亦规定了深度合成服务提供方算法机制机理审核、科技伦理审查、信息发布审核、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责任。即,一个合规的深度合成服务APP,是需要履行对类似编辑人脸功能等展开安全评估、对编辑发布的信息进行深度合成服务标识、提醒使用者需整得权利人同意等义务。若该APP还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还必须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因此,若这些APP未办理备案手续或违反应履行义务的,则有可能面临有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治安处罚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若此类APP侵犯公民权益的,还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案例五 利用AI“人脸解封”犯罪

3月28日,江苏首例“人脸解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宣判。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期间,被告人郑某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他人处购得包含被害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身份证照片、视频动图等个人信息,然后操作图片形成动态视频来进行人脸核验,解封他人账号,帮助诈骗团伙实施犯罪,并从中获利2万余元。最终,郑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缓刑1年。

问题:郑某的行为触犯了哪些法律?

律师解读

苏腾云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外,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亦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具有谦抑性,作为社会打击违法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行为人违反了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必然在民事法律范畴上亦侵害了特定的法益。郑某的行为除了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外,在民事法律层面,亦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及个人信息权等权益。

律师建议

如何保护好个人图片、视频等信息不被有心人利用?苏腾云律师建议,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不在网络公共平台中发布含有个人隐私内容的图片、视频信息;其次,发布的图片、视频等信息尽可能通过水印、打码等形式,声明权利、保护隐私信息;此外,还建议在使用各类App的过程中,注意平台的隐私条款,了解个人信息的使用流向,避免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泄漏。

(本报记者 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