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律师解读新型网暴“开盒挂人”背后的法律问题

2024-07-03 16:07:58 来源:福建法治报

热点回顾二:

某视频网站的视频制作者举报,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在线上公开其个人信息,还进行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一列违法行为。

问题①: 恶意公布他人信息后,“开盒”行为后还伴随着频繁骚扰、煽动网暴等行为,这些行为背后涉及什么法律问题?

律师解答

苏腾云律师:目前,我国已立法对公民人格权进行多方面保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应体现从严惩治精神,依法追究刑事或行政责任。

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或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且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如果网络骚扰或网络暴力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则有可能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故伴随着“开盒”行为所产生的网络骚扰或网络暴力,相关行为人有可能违反包括《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在内的法律法规。

问题②: 煽动者和被煽动者分别负有什么法律责任?

律师解答

苏腾云律师:作为在网络上故意发表煽动性言论,引发或加剧网络暴力行为的个体,煽动者的行为往往侵犯受害者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因此受害者有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煽动者承担民事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经济损失赔偿等。若其行为严重的,则有可能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涉及行政处罚;更为严重的,还有可能触犯《刑法》中的相关罪名,如侮辱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从而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

另一方面, 受到煽动者影响而参与或实施网络暴力行为的主体,如果其也实施了网络暴力行为,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名誉权、隐私权等,也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若达到《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同样可能面临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