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新型网暴“开盒挂人”背后的法律问题
“按键”伤人何时休? ——律师解读新型网暴“开盒挂人”背后的法律问题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3日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名为“开盒挂人”的新型网络暴力行为正悄然流行。近日,杭州警方破获的一起“网络开盒”案件中,有100多名受害者是网络主播。一名“开盒者”在清明节时,到“被开盒者”家附近,焚烧对方的照片,并做成视频在网上发布。“开盒者”所谓的“作战方案”上面赫然写着“以开盒取乐”。 根据定义,“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是指不法分子恶意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攻击谩骂。“被开盒者”的对象不局限于公众人物,也有普通民众,伤害也从网上延伸到线下。 2023年11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对7类问题集中整治,“开盒挂人”被列在第一条。6月13日,央视新闻报道了整治“开盒挂人”新式网暴的新闻。 本期热点普法记者邀请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律师苏腾云解读“开盒挂人”背后的法律问题,让广大群众一起学习法律知识,做文明上网者。 热点回顾一: 小李(化名)是某款网络游戏的忠实爱好者,经常在网上发布视频,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一天,他突然收到一位陌生网友发来的图片,图中标出他的照片和家庭地址,手机号也被作为一个“教育热线”公布在网上。 问题①: 未经他人允许,在网络发布他人的个人信息,是否违法? 律师解答 苏腾云律师:我国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因此,若未经他人允许,在互联网发布他人个人信息的,将有可能构成违法。 问题②: 发布哪些个人信息可能涉嫌违法? 律师解答 苏腾云律师:依照《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除前述信息外,涉及公民的财产信息、账户信息、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应用程序的聊天记录等,均属于公民个人信息的范畴。个人、组织发布涉及能够体现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均有可能违反法律规定。 问题③: 网络平台是否对随意发布的他人个人信息负有审核、监管的责任义务? 律师解答 苏腾云律师:我国从民事、行政、刑事多种角度规定网络平台的义务,根据《刑法》《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负有监管责任,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不违反法律法规。审核义务包括但不限于:防止虚假信息、违法内容和有害信息的传播。这意味着网络平台需要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筛选和过滤,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内容。 此外,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和《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网络平台需要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并承担实名登记义务、发布审核义务和事先实时巡查义务。 除了审核义务外,网络平台还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之规定,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履行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体系,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监督之义务。此外,网络平台本身即负有协助政府机关对网络空间进行整顿、管理的义务。 由此,如果网络平台未能履行审核和监管义务,导致用户违法发布他人个人信息等,平台亦将有可能承担包括民事、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在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