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警察”在创新中传承“枫桥经验”
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以党建引领打通小区综合治理“最后一百米”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5日讯 “知道我们小区住着这么多警察,真的非常有安全感呢!”近日,在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党委举行的“小区警察”聘任仪式上,居民们纷纷拍手称好。 组建“小区警察”是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探索小区综合治理的一大创新举措。围绕“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小区”工作目标,通过党建引领,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发动党员民警下班后回到自己住的小区,利用业余时间发光发热,积极参与排查调处民间矛盾纠纷,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自今年5月湖里公安分局正式启动党员民警进小区以来,目前全区334个小区均已实现“小区警察”驻点全覆盖。那么,“小区警察”如何释放出正能量,引领小区治理创新?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区寻找答案。 进小区知民意 建成加强警民联系的窗口 小城故事小区位于湖里区濠头社区。一进小区,一张小区警察的海报格外引人注目。海报上面清楚地写着“小区警察”陈友青的名字、电话,并附有照片。“得知我是警察身份以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小区居民对我的称呼变了。”湖里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陈友青告诉记者,以前居民都称他为XX孩子爸,现在都叫“陈警官”了。 “不过这个称呼的转变却让我做起小区的事情来更加顺畅了。”陈友青补充道,以前居民有一些问题也不知道去哪里咨询,亮明警察身份后,小区居民有一些诉求、疑问就更加愿意跟他说了。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警方连接民意、服务群众的一个窗口。 “陈警官,我护照年底才过期,计划6月底出游,但听说护照需要有效期6个月才能办签证,想问下我怎么办?”6月21日晚上,邻居通过微信向陈友青咨询。第二天早上一上班,陈友青向出入境管理支队咨询后,马上将情况答复对方,迅速高效的作风赢得邻居连声称赞。 据了解,湖里公安分局的“小区警察”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就近挂钩2梯居民户,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上门走访,收集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生活困难,排查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通过微博、QQ和微信群等,加强与居民的联系沟通,最大限度地拓宽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做到第一时间接收“讯号”、同一频点把握诉求。 办实事解民忧 延伸党组织服务的触角 了解小区群众的诉求后,“小区警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实事,解民忧。 金山派出所民警苏鹏是高林三里小区的“小区警察”。今年初,在每月开展的走访慰问中,苏鹏了解到有户居民长期靠乞讨、捡拾垃圾生活,父亲身患老年痴呆常年在楼道内生活,导致其5岁的女儿不愿回家,也学会独自在外讨要吃穿度日。 “之前社区居委会有介入,但遭到该居民抵触,进展缓慢。”苏鹏告诉记者,针对这一特殊情况,他多次跟随社区民警上门走访,以警察的身份进行劝导,并协调帮助其解决了户口迁移、低保办理等最根本也是最迫切问题,最终小女孩也愿意回家居住。圆满的处理结果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此外,湖里公安分局为了真正打通小区综合治理“最后一百米”,还以党员民警为主体,发动小区党员居民积极加入群防群治工作,在各个小区都成立一支“互联、互补、互助”的党员群防队伍,作为“小区警察”力量的补充,合力共建和谐小区。化矛盾促和谐 构筑社会稳定的坚实防线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小区警察”所倡导的“把矛盾化解于无形、解决在小区”的化纠理念,也正是“枫桥经验”精髓的突出体现。 湖里公安分局治安大队黄洋家住鸿图苑小区,因小区是老旧小区,故停车位的问题已经成为小区的“老大难”问题。“以前对小区的事情,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有片警在,管起来名不正言不顺。”但是自从当上“小区警察”后,他觉得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更强了,对“自家事务”也更加用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隔三差五,他就会给小区“挑刺”,并与物业和业委会充分沟通。 6月22日,刚刚下班回来的黄洋,看到小区门口的车子堵成长龙,赶紧走近一探究竟。原来,是一户业主因找不到停车位,跟保安较劲起来,将车堵在路口,不愿意开走。见状,黄洋马上上前亮明自己的警察身份。看到警察,业主的情绪马上缓和了许多。 “你住在这里这么久了,应该知道小区的情况。车位就这么多,肯定是优先留给办理月卡的业主,保安不是故意针对你。”黄洋向其摆事实讲道理,“你与其在这里‘加塞’,还不如在外面找个地方停下,或者实在需要就去办理月卡。” 经过10分钟的劝说,业主不再纠缠说“保安歧视他”,主动将车挪开,一起纠纷很快得到了化解。“而按照正规处理流程,这种情况都需要2个小时才能解决的。”黄洋认为,邻居与警察这两个身份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党员民警进社区这一做法落地实施以来,对小区矛盾纠纷的化解起到了显著作用。湖里公安分局第二季度(4月1日至6月26日)各派出所共接到与小区有关的纠纷,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 (本报记者 王滢 通讯员 章启明 陈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