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宁夏回族自治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亮点频现

2017-09-13 09:17:02 来源:福建法治报

吴忠市“黑眼睛”工作室:为迷途者托起新希望

“畅畅,这个字应该这么写。”“小敏这题做错咯,答案应该是3……”8月14日,全国法治报记者一同前往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采访。在一楼的“教室”里,一群来自不同岗位的志愿者正为戒毒康复人员的孩子辅导功课, “教室”里的男孩、女孩求知若渴的黑亮眼睛深邃又透明,像夜空中神秘的星辰闪烁着光芒……

2016年7月,在吴忠市利通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金积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黑眼睛”工作室成立了。他们一直关爱、救助着一群身处困境涉毒人员的孩子,让他们通过“黑眼睛”冲破黑暗,寻找到改变自己人生的希望和光明。“我们工作室的名字是由顾城的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得来的灵感,‘黑眼睛’象征着身处困境的吸毒人员家庭孩子的眼睛,‘黑眼睛’工作室致力于帮助这些在黑暗中的孩子寻找光明,使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利通区金积镇禁毒办主任、“黑眼睛”工作室负责人武克有感而发。

托起涉毒人员新希望

“父母被强制戒毒后,这些孩子大多数无人看管。由于缺少家庭温暖,长期缺乏关爱和有效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相对薄弱,这样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忠市利通区禁毒志愿服务支队发起“吸毒人员子女关爱行动”,关注这个领域,关爱这个群体,专门成立了“黑眼睛”工作室。

2011年,利通区金积镇田桥村村民买某因吸食毒品被抓获,并强制隔离戒毒两年。2014年9月份,买某解除了强制戒毒,被责令待在社区康复3年。

起初,买某不愿配合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得知他的女儿考上了银川大学却为学费发愁后, 金积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通过“黑眼睛”志愿者们为其捐款2000多元,并在金积镇的支持下申请了贫困大学生社会捐助。买某的女儿顺利地进入了大学校园,一到假期,她就会到“黑眼睛”工作室,为帮扶对象的孩子进行作业辅导。

通过这件事,买某开始配合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起了贩卖木材生意,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今年5月份,他为“黑眼睛”工作室送来了1000元的捐助资金,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近年来,利通区始终把毒品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同等高度,紧紧围绕“由毒品重点整治地区向禁毒工作示范区转变”的总体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毒情和形势,努力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面对涉毒人员如何回归社会、如何做好帮扶工作等问题,“黑眼睛”工作室成为利通区禁毒工作的一个有力平台。

爱心温暖涉毒家庭

“这样的情景与初次和他们相见时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黑眼睛”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小丁感慨地说道。

两年前的一个炎热夏日,当志愿者们驱车第一次来到小强和小奇破败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的院子和两间破旧的砖瓦房。两个孩子、年迈的奶奶站在门口,看到陌生人显得战战兢兢。

小强和小奇曾经也很活泼可爱,父亲阿峰几年前因吸食冰毒被强制戒毒,母亲也因此离家出走,两个孩子从此和奶奶相依为命,原本快乐的生活瞬间步入困境。

志愿者们进屋后发现屋内十分凌乱,门窗紧闭,一个小炕上面摆着一张小桌子,放着兄弟俩破旧的书本和满是错题的作业本,屋顶上悬挂着一盏昏暗的白炽灯。“他们的爸爸还在强制戒毒,妈妈又不在家,没有人给他们辅导作业,他们也不爱与人交流,所以成绩一直不好,我也没有办法……”奶奶辛酸地说。

志愿者们放下带来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给两个孩子的学习用品,立即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并做具体分工:两名志愿者每周末给小强和小奇进行作业辅导和心理辅导;其他志愿者对房屋进行全面打扫,并随时关注老人和两个孩子的情况。工作室随后联系该镇民政办并申请临时求助,带着3人进行了体检,并试图联系孩子的母亲。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这个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的父亲阿峰回到家中感动地说:“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曾犯下严重的错误,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今天能看到老人和孩子一切都好……”

通过“黑眼睛”工作室的不懈努力,目前,阿峰已经申请到了一套公租房用于居住。参加该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培训后,阿峰找到了一份电工工作,他的妻子在志愿者的耐心劝说下也回归家庭,并找到了工作,这个家终于步入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如今,阿峰已申请加入“黑眼睛”爱心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影响和教育身边的人。

“五个一”铺设“回家”路

每个受到帮扶的家庭回归正常,每个受到关护的孩子重展笑容,这是最让武克感到欣慰的事。他说:“每一个有吸毒人员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但最不幸的是吸毒人员的孩子。我们感化每一个戒毒人员,让他们知道感恩社会,这样的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容易。为此,‘黑眼睛’工作室从关爱每一个吸毒人员的孩子入手,关爱一个受伤的小心灵,就能挽救一个破碎的家庭,在家人的共同监督和帮助下,就能巩固戒毒人员不再复吸。”

“黑眼睛”工作室依托利通区9个涉毒重点整治乡镇的社会戒毒康复中心,建立工作室,主要通过对吸毒人员子女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而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远离毒品、远离违法犯罪,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其中“五个一”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据悉,该镇已有10名吸毒人员子女和12名特殊青少年得到 “黑眼睛”工作室和“黑眼睛”爱心志愿服务队的帮助。在此基础上,“黑眼睛”工作室将“五个一”活动延伸为“回家行动”,将帮扶对象分为五类即戒毒康复人员本人、其父母、其妻子、其子女、其亲友。通过一系列帮扶工作,将单纯的帮扶戒毒康复人员本人,变为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让父母教育他、让妻子约束他、让儿女影响他、让亲友帮助他,使戒毒康复人员早日回归社会。

目前,吴忠市已建成6个“黑眼睛”工作室, 注册志愿者达到217名,帮扶70余名病残吸毒人员子女;其中10多名孩子考上大学或职业技术院校,30多名吸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在利通区禁毒办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黑眼睛”工作室志愿服务项目正在开花结果。2016年12月3日,“黑眼睛”工作室暨病残吸毒人员子女关爱行动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五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夺得全国金奖。

(本报记者 吴国锦 邓炳秀)

李风海:风雨无阻的乡村护路人

黝黑的皮肤,魁梧的体型,花白的胡须,戴着一副老花镜——69岁的回族老人、南梁台子铁东村老党员、乡村护路承包人员李风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虽有些许紧张,却精神矍铄。

包兰线K505立交桥涵地处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移民区南梁台子农牧场,是贺兰县常金公路交通要道。村民劳作、赶集,学生上学与放学必经包兰线K505道口,汽车流量大,行人穿越线路多,治安问题突出。

2004年初,李风海在家人的支持下,义务护路巡逻在铁道线上,重点时间段守在包兰线K505道口处,守护乡亲们平安出行,而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快来人啊,快救人啊!”2011年6月的一个雨天,包兰线K505道口因施工排满了雨水,没有防护栅栏,一个贺兰县铁西小学学生放学后,不小心滑入道口的积水中,同行同学在喊救人的同时,为了救人也落入近两米深水中。李风海听到求救声,抄起木棒直奔道口,看到了在水中挣扎的学生:“快抓住木棒,快,抓稳了!”李风海迅速将木棒伸入水中,将两个学生一一救了上来。看到惊魂未定直打哆嗦的学生,他心痛极了,招呼去了家里,找出自己孙子穿过的衣服给他们换上,让老伴熬了热汤给他们喝,找来两把雨伞让孩子打着回了家。事后,两位学生家长登门道谢。

2013年,包兰线K505道口改造立交涵完工被拆除,贺兰县将南梁台子境内4.8公里线路治安防范工作承包给了李风海。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乡村护路承包人的责任,每天巡逻4.8公里铁路沿路成了他的必修课,一天两次,不曾间断,将激情延续在铁路安全防范上。如今的他,脸上挂满了岁月的沧桑,深邃的目光里写满了责任,他用农民质朴的精神,书写着护路人平淡而执着的人生。

(本报记者 吴国锦 邓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