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何以让消费者爱恨交织?
无现金支付融入生活 易信息泄露资金受损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2日讯 “呀,没带手机。您等会儿,我去车上取。”正准备走出面包店的客人又转头回来,手里拿着钱包,笑着自嘲道,“看见钱包居然没反应过来,可以现金支付。”这一幕,对于在北京市丰台区嘉园路一家面包店工作的刘畅来说,早已见怪不怪:“有一次我们店里的电子支付系统发生故障,营业额创下了历史新低。因为很多年轻人平常只带手机出门,兜里不装现金。” 如今,二维码支付在餐饮门店、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小额支付场景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条码生成机制和传输过程中仍存在风险隐患。“在开放环境下,移动支付风险正逐渐成为主要风险类型,并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交叉性等新趋势。移动手机端发生的账户盗用和欺诈案件呈现高发态势,给用户资金造成严重损失。”在6月6日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2018年移动支付安全便民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移动支付安全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马国光说。 1、支持者:生活更便利 作为“90后”,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市民张峰仅有两次机会使用现金。 一次是在一个路边停车场,张峰需要支付16元给看车的老大爷。当看到老大爷使用的还是老式手机的那一刻,张峰放弃了和他商量,而是乖乖给了100元,并向老大爷道歉说自己没带零钱。 另一次是在一家公立医院的自费药房,没有POS机或移动支付选项,只收现金。“我尝试和收银员沟通,让她接受我加她好友,然后我给她发个红包,这样我就可以买到一支25元的眼药膏。那姑娘鄙夷地看了我一眼,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我一天要加多少好友啊?钱包提现还要手续费的。’”张峰回忆说,不过,时至今日,那家医院早已开通了支付宝付款功能,而路边收停车费的老大爷也拿上了“掌上智能收费机”。 前一阵子路过那个停车场,老大爷对张峰说,老板给他用这个收费机,一是为了避免高峰期间来不及收费等尴尬,二是避免他接触现金,解决乱收费、截扣停车费的问题。而对他本人的好处,就是再也不需要准备一大把零钱了。 北京某购物中心停车场管理员潘师傅说:“之前车辆进出时,停车、取卡、交费,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半分钟,车多的时候会更久;有了‘ETCP停车’后,车辆进出不需要停下等待交费。整个过程只需两秒,不仅用户方便了,停车场秩序也更好了。这种技术真应该在每家商场都用上。” 的确,无现金社会越来越多地被提及,甚至已经开始有人进行倒计时。 不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有一批人在“逆势而行”,拒绝甚至厌恶移动支付。 在北京从事金融工作的郭涛就是坚定的现金使用者。让他感受到自己成为异类,是在一年前的一次聚会上。 “当时聚会结束,大家争着结账。可就在我从钱包里抽出一沓钱做奋勇状时,却没有收获应有的尊重。同行者已经安静地扫码、付款、确认,一切都无比流畅而安静。最后,同行者看着我说:‘现在谁还用现金啊?’”回忆当时的场景,郭涛说,“那一刻,他看着我,好像阿尔法狗看着一个围棋初学者一样。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三体》中所描述的,高维对低维的降维打击。” 这次打击,让郭涛开始关注身边的无现金生活,上下班地铁、公交可以刷卡,吃饭、买东西全部都可以用微信、支付宝以及刷银行卡来完成。 “我还发现了一个以前被我忽略的事实,几乎所有的小商贩都可以用移动支付完成交易。不管他是卖鸡蛋灌饼还是煎饼果子,不管他是手机贴膜还是卖西瓜,都会把微信和支付宝两个二维码印得清晰而醒目。”郭涛说,仅有的限制是,有一次孩子幼儿园组织家长捐款,只能用现金,不可以用移动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