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移动支付何以让消费者爱恨交织?

2018-06-12 10:26:34 来源:福建法治报

3、核心问题:技术之痛

除此之外,还有移动支付安全的技术安全问题。

今年以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欺诈APP软件、恶意二维码等进行诈骗的案件频发,移动支付安全已经成为用户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去年,银联累计协助公安机关查办案件3.18万件,其中涉及银行卡约92.36万张,金额4582亿元。

“技术问题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二维码安全中心副主任沈维说,“扫码支付的二维码码制有国家标准,目前我们使用的QR码是国际标准,也是我国的国家标准。技术上虽然已经有了国家标准,但二维码在应用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公开的二维码无人监管,且支付前的二维码管理缺失,而监管缺位的原因在于缺少技术手段。

“手机木马病毒是移动支付环境中最大的毒瘤,其中支付类病毒行为中占比比较多的为执行反射,也就是黑客为了逃避反编译,通过某种隐藏方式来调用某些API接口的行为模式。其次是隐私数据,也就是手机信息上传占比比较多。同时,许多支付类病毒还会静默联网、静默删除和发送短信,主要是将用户的验证码信息转发到另一终端,从而实现银行卡的盗刷。”蒋兴鹏说,另外,钓鱼网站也是网络黑产窃取用户信息的一个惯用手段。所谓钓鱼网站即域名和页面都和正常网站非常相似的假网站,通常会模仿银行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官方网站,诱导用户在钓鱼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

近日,某私营企业负责人陈安在不法分子迷惑下泄露了自己的某支付机构付款码,对方指示将付款条码上的数字发过去,之后陈安的支付账户立刻被划走499元。陈安说,找客服投诉后,支付机构只说后台审核,如果对方账户存在风险,会采取冻结账户的手段,“但现在几个月过去了,不仅对方账户没有冻结,被骗的钱款也没能要回来”。

“二维码犯罪隐蔽性强、传染性快,但电子证据获存困难,相关规定不健全,维权成本高。制作和发布的实施主体和责任承担主体难以明确锁定,增加了诉讼的不确定因素。”北京律师左胜高认为。

对此,银联近日发布一则安全提示称,随着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日益复杂,金融支付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并呈现出技术含量高、传播速度快、跨境跨网络实施等新特点。为防范各类新型欺诈手法,消费者需要做好安全防范,养成谨慎上网、磁条卡要换“芯”以及认真看签购单等好习惯。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