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乱象何时休?
法治护航净化网络环境 统计报告显示,90%的中国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互联网,其中城市儿童触网率几近95%。我国年龄低于10岁的网民已超过1800万,未成年人上网人群已经过亿。56%的儿童初次上网的年龄低于5岁,一些孩子对平板和电脑的使用技巧甚至超过家长,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针对这样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支付行为,应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首先,在事前网络注册环节,网络平台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支付进行醒目的风险提示,尽到告知的义务。其次是对于网络支付事中、事后的监管。 针对通过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进行身份识别认证办法,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明确:国家鼓励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开发网络游戏产品年龄认证和识别系统软件。 2019年12月27日,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讨会正在举行,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汇聚于此,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支付”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看来,对于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必须要有准入制度,进行分级管理,一旦有大额充值或者数据上的波动比较大的时候,要有监控预警机制。在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看来,家庭教育永远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第一道防线,监护人永远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和第一责任人,监护人不应推卸自己的监护责任,而是应与学校教育、与法律规范共同携手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保护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国家已经加快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工作。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这一规定明确将政府、企业、社会、网民作为网络生态的治理主体,各主体要各负其责,认真履行相关义务。该《规定》鼓励行业组织开展网络生态治理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工作,大力推进行业自律,同时,国家网信办在2019年统筹指导国内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网络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未成年人保护带来了新挑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道立体防护网,让未成年人在洁净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