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不让个人信息“裸奔” 《民法典》为你“撑腰 ”

2021-07-07 17:58:21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7日讯 7月4日,在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针对“滴滴出行”数据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文称,“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责令下架整改。随后,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平台也进行了网络安全审查。

此次网络安全审查,引发了网友们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热烈讨论。大数据时代,网购一件衣服、打一次车、订一份外卖等,我们的个人信息都可能存在泄露的风险。那么,你的个人信息曾被非法泄露过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如果你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滥用怎么办?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市民,并邀请了福建省磊德律师事务所许辉丽律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就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裸奔”进行详细解读。

市民:

个人信息泄露频发

隐私仿佛在“裸奔”

提到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家住晋江的许女士有很多话要说,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她感到后怕。

“您好,我是某APP理赔客服人员,您最近是不是在某某旗舰店买了纸尿裤?”许女士最近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因恰好在某APP上买了2箱纸尿裤,就给了对方确定的回答。自称客服的人又询问许女士纸尿裤在使用的过程中孩子有没有出现红屁股等现象,得知许女士还没开始使用,客服接着说:“这款纸尿裤被监管部门检测出来有问题,您不要给孩子使用了。现在我们公司需要紧急召回买家剩下的纸尿裤,给予赔偿,您方便加一下客服QQ开始理赔吗?”许女士在客服的引导下,加上了昵称为“某某理赔客服”的QQ用户。

加上QQ后,理赔客服人员让许女士按照他的步骤继续在支付工具操作理赔。许女士突然意识到不对劲,遂中止操作,联系买纸尿裤的商家,这才确认自己遇到骗子。

“就在某APP上买了2箱纸尿裤,不知道怎么信息就被泄露出去了,还好我及时反应过来,不然就被骗了!”许女士懊恼道,而且有时候在上面搜个什么商品,就会收到好多商家的短信狂轰乱炸,感觉没什么隐私可言。

“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太多了,比如说我去年5月在一个APP上发布出租房屋信息,房子租出去之后我就把房屋信息撤下来了,但是到现在还时不时会有中介打电话过来问房子要不要出租或者出售。还有像前两天,我刚在网上搜净水器,一会刷朋友圈的时候就看到净水器的广告了……”市民徐先生说。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网上买过司法考试的相关资料,个人信息被泄露,经常接到辅导机构的骚扰电话,不堪其扰!

采访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市民都或多或少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一不小心信息就被泄露,感觉个人隐私仿佛在‘裸奔’!”陈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