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法律,守护“少年的你”

2021-07-08 15:48:11 来源:福建法治报

心理援助

不可忽视的有力支持

谈论“保护未成年人”话题,显然也应注重心理层面的支持。但不可否认,我们更习惯于从人身保护的角度切入,忽视孩子心理方面的需求。

在家庭教育、学校学习、社会教化等场景中,为未成年人讲述具体的原理与道理显得相对容易,并且能够量化效果。但心理层面的支持与干预,受青少年生活环境及自身性格等因素制约,往往难以展开。实践证明,对未成年人给予心理支持是必要的,它能够极大地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解决当下困境,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人们习惯于关注学校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在相关社会新闻报道中,大众也往往不出意外地呼吁加强校园心理支持。

导致未成年人负面情绪的原因多样,包括家庭矛盾、师生矛盾、校园欺凌等。这些负面情绪内化后,未成年人通常会感知到“累赘感”和“未满足的归属感”。

当前在我国,为在校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支持的渠道主要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的精神科医院等因受大众接纳度等因素影响,青少年及其家长并不乐于轻易尝试。但我们也会发现,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是有限的。

在未成年人群体中,“不足够信任校内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度”“心理咨询老师数量有限”是被提及的主要顾虑。另外,从学生应对学校进行的心理素质测评的态度来看,一部分人存在隐藏真实心理动机、“交一份老师满意的问卷”的心理。由此可见,加强专业心理支持人员队伍建设,构建未成年人心理社会支持网络十分重要。

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如何做好上述两方面的工作,给出明确工作方针与具体目标:“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加快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文件明确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此外,还要求教育部门积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因此,记者注意到,诸如福建师范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这类高校中,教育的心理学与技术学基础、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价等心理课程都被作为教育学学科的培养课程,成为研究生学习内容。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不同学龄阶段中小学生,应该获得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树立集体意识,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

孩子要逐步学会将自己从单一的评价“束缚”中“解放”出来,多维度看待自己。家长要调整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我们期待,在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的学科建设和专门性立法方面都能有更多探索,共同全方位保护好未成年人。

(本报记者  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