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996”那些你该关心的法律问题
“996”为何屡禁不止 媒体声音: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时都在46小时左右,其中男性在47小时左右、女性在45小时左右,几乎是全民加班。 律师解析 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鹭杰律师:“996”的违法性显而易见,虽然我国目前有完善的劳动法律体系,能够全方位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据法律主张自身权利,但劳动者在维护自己权益时,仍然面临着现实问题。 “举证难”就是一个公认的难点问题。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一旦产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能将面临无法举证证明存在加班的客观事实”。 劳动者声音:我刚入职,就被要求签署“自愿加班协议”等,放弃了加班费的主张,怎么办? 律师解析 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鹭杰律师:这些协议,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都是无效的。在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其中一起案例,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放弃了加班费,但在离职时主张加班费,还是获得了法院的支持。该案例分析称:“约定放弃加班费的协议免除了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排除了劳动者权利,显失公平,应认定无效。” 劳动者声音:“加班不仅可以获得加班费,还能让我更快完成项目,马上接手下一个项目,以此获得项目提成。” 律师解析 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鹭杰律师:从法律的角度来看,“996”明显违法,但为何屡禁不止,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此外,有的劳动者担心拒绝加班,或者主张加班费会与用人单位产生冲突而被领导穿小鞋,因此不敢主动维权。 律师提醒 要辩证看待“加班”,在合法、自愿、适度、有偿之前提下,加班是诚实劳动者获得更高工作报酬、实现更高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应简单地将“加班”视为“洪水猛兽”。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安全和便利恰恰来源于各行业劳动者的勤劳"加班”。但如果企业为了市场竞争谋取最大利益强迫员工加班,应该用法律武器抵制这类竞争行为。 律师建议 劳动者在加班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保存加班的相应证据,包括加班的时长、工作的内容等,这些是可以通过打卡签到系统、企业OA系统或者其他可以留痕的工作系统来实现的。 (本报记者 余晶) |